在全球環境挑戰日益嚴峻的背景下,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使命。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(SDGs)明確提出應對氣候變化、保護陸地與海洋生態系統、促進生物多樣性等核心議題,呼籲全球共同行動。作為國際化都市,香港不僅是科技與創新的樞紐,更承載著推動區域性可持續實踐的重要責任。
「猛獁杯」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大賽(MICOS)是由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發起的國際性賽事,面向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業等多學科背景人才,深入聚焦生命科學行業發展的新動態、新趨勢與新技術,致力於促進生命科學領域的跨界創新與全球合作。此前,「猛獁杯」已成功舉辦四屆,持續圍繞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與產業熱點,推動前沿技術的應用與轉化。
猛獁象的滅絕,是人類生態歷史中的深刻警示,提醒我們珍視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。而當代基因技術,如合成生物學與基因編輯,正為生命的復原與存續開創嶄新可能。大賽以“猛獁”為精神圖騰,寄託了「以科技重構生命未來」的宏大願景——鼓勵創新者融匯遠古智慧與尖端科技,為人類健康、糧食安全、環境治理等全球議題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。
2025年,「猛獁杯」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大賽-香港站(2025 MICOS - Hong
Kong)將於11月21日正式啟動。本屆賽事以“生命與環境的共生:科技守護未來”為主題,深度融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,引領參賽者關注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。本次競賽旨在激發香港中小學生對生命科學與環境保護的興趣,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與創新思維,鼓勵他們以跨學科視角回應SDGs中的關鍵挑戰。通過這一平臺,年輕一代將學習運用科技手段監測、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,並發展全球視野與合作精神,為香港乃至全球的可持續未來貢獻智慧與力量。
核心主題:學會與地球共存:生命科學、科技、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的協同
- 小學组
-
植物資源:從保護到可持續利用(融入"全球植物保護戰略")
包括不限制以下主题:
- 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
- 基於本土植物的生態修復技術
- 植物智慧在可持續發展中的價值
- 中學组
-
科技守護生命:創新與責任的平衡(融入教科文組織科技倫理框架)
包括不限制以下主题:
- 負責任的生命科技創新
- 數字技術賦能生物多樣性保護
- 人工智慧在生態監測中的應用倫理
競賽流程
- (一)初賽
-
-
小學組: 錄製演講視頻,時長 3 - 5
分鐘。內容圍繞主題展開,可以講述自己對生命與環境關係的觀察、有趣的植物或動物故事、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用,或者介紹科技如何幫助保護生命等。要求語言流暢,表達清晰,富有童趣和創意,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。
-
中學組: 提交電子調研報告 + 錄製演講視頻,演講視頻時長 5 - 10
分鐘。調研報告要求對選定的與主題相關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,包括但不限於對某一特定植物、動物或微生物的生態習性、生存環境、與人類生活的關聯,或者某項科技在生命保護領域的應用案例等。報告應有明確的研究目標、方法、結果和結論,字數不少於
2000 字。演講視頻需對調研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闡述,可以結合 PPT
等輔助工具,使演講更加生動形象,邏輯清晰,富有說服力。
- (二)初賽評選
-
採用線上投票 50% + 專家評審 50% 的方式綜合評定。
-
線上投票:
將所有參賽選手的演講視頻上傳至官方指定平臺,開放投票通道,每位用戶每天可投 3 票,投票時間為 7
天。投票結束後,統計每位選手的得票數,按照得票數從高到低排序,計算每位選手的線上投票得分,最高分為
100 分,其他選手得分按照比例換算。
-
專家評審:
邀請生命科學、環境科學、教育等領域專家組成評審團,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。專家評審標準包括內容的科學性(40
分)、創新性(20 分)、表達能力(20 分)和與主題的契合度(20
分)。專家對每個作品分別打分,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後,取平均值作為該作品的專家評審得分。
-
線上投票得分與專家評審得分分別按50%的比例進行計算,相加得到每位選手的初賽總分,按照總分從高到低確定進入決賽的選手名單。
- (三)決賽
-
-
小學組:
1) 現場PPT presentation + 點評,每位選手有 5
分鐘的展示時間,選手需在答辯過程中對PPT內容進行簡要介紹,語言流暢自然。結束後,專家評委進行現場點評和打分。
2)
公開海報區展示學生的手繪海報。手繪海報要求圍繞主題,畫面整潔美觀,色彩搭配合理,內容豐富,能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。
-
中學組:
1) 現場PPT presentation + 點評,每位選手有 10
分鐘的答辯時間,選手需在答辯過程中對PPT內容進行詳細闡述,重點突出研究的創新點和意義,語言表達清晰流暢,邏輯嚴謹。答辯結束後,專家評委進行現場點評和打分。
2)
公開海報區展示內容為學術海報。學術海報要求製作精美,內容完整,包括研究背景、目的、方法、結果、結論等部分,文字簡潔明瞭,圖表清晰準確。
- (四)決賽評選
-
-
小學組: 創意與想像力(30 分)、內容表達(30 分)、PPT製作(20 分)、現場表現(20
分)。
-
中學組: 研究深度與創新性(40 分)、內容完整性與邏輯性(30 分)、PPT製作(20
分)、現場表現(10 分)。
獲獎獎品
- 个人荣誉:為獲獎選手頒發榮譽證書及一二三等奖奖杯,以表彰其在競賽中的優秀表現。
- 學校荣誉:为突出贡献的學校颁发突出贡献奖。
-
華大總部時空中心一日遊學(講座和實驗):獲獎選手有機會前往華大總部時空中心,參加由專業科研人員舉辦的講座,瞭解前沿的基因科技和生命科學知識;同時參與實驗活動,親身體驗科學實驗的魅力,拓寬科學視野,激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。
- 賽事周邊禮品:包括定制的賽事紀念徽章、筆記本、書簽等,具有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。
賽事詳細規則
- (一)參賽資格
-
- 參賽選手必須為香港地區的在校中小學生。
- 每位選手只能選擇一個組別參賽,不得跨組別報名。
- 參賽選手需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參賽作品,逾期未提交者視為自動放棄參賽資格。
- (二)作品要求
-
小學組演講視頻:
-
演講視頻示例
- 視頻格式為 MP4,解析度不低於 720p,畫面清晰穩定,聲音清楚無雜音。
- 視頻中需出現選手本人,著裝整潔,儀態自然,表情豐富,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。
- 視頻內容必須圍繞競賽主題展開,不得涉及政治、宗教、暴力、色情等不當內容。
-
視頻時長嚴格控制在 3 - 5 分鐘,不足 3 分鐘或超過 5 分鐘的視頻將被扣分,每超出或不足 10 秒扣 1 分。
中學組調研報告:
-
調研報告模板
-
報告內容必須真實可靠,數據準確,引用的文獻需在報告中明確標注出處,嚴禁抄襲和剽竊,一經發現,將取消參賽資格。
- 報告格式規範,包括標題、摘要、關鍵字、正文、結論、參考文獻等部分。
- 報告字數不少於 2000 字,不足 2000 字的報告將被扣分,每少 100 字扣 2 分。
中學組演講視頻:
-
演講視頻示例
- 視頻格式為 MP4,解析度不低於 720p,畫面清晰穩定,聲音清楚無雜音。
- 視頻中需出現選手本人,著裝整潔,儀態自然,表情豐富,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。
- 視頻內容必須圍繞競賽主題展開,不得涉及政治、宗教、暴力、色情等不當內容。
-
視頻時長嚴格控制在 5 - 10 分鐘,不足 5 分鐘或超過 10 分鐘的視頻將被扣分,每超出或不足 10 秒扣 1
分。
小學組手繪海報:
-
手繪海報示例
- 海報尺寸為 A3 紙大小,紙張材質不限,但要求畫面整潔美觀,色彩搭配合理。
-
海報內容必須圍繞競賽主題展開,畫面中需有明確的主題標識,能夠清晰地表達出選手的想法和觀點。
-
海報需為選手本人手繪作品,不得使用電腦繪圖軟體製作,不得抄襲他人作品,一經發現,將取消參賽資格。
中學組學術海報:
-
學術海報示例
-
海報尺寸為 A1 紙大小,製作材料和形式不限,但要求製作精美,內容完整。
-
海報內容包括研究背景、目的、方法、結果、結論等部分,文字簡潔明瞭,圖表清晰準確,能夠直觀地展示研究過程和成果。
-
海報需為選手本人或團隊製作,不得抄襲他人作品,一經發現,將取消參賽資格。
- (三)作品提交
-
-
以“香港站+學校中文名+中文姓名+班級+班號” 命名,例如 香港站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 陳大文
1B(10),壓縮包格式提交至
CNGBdb@genomics.cn。
時間計畫(暫定)
- 報名啟動:2025年 11月21日
- 初賽作品提交截止:2025年12月30日
- 初賽結果公佈:2026年1月12日
- 決賽暨頒獎典禮:2026年1月31日
地點:香港油蔴地天主教小學(海泓道)
補充說明
- 所有參賽作品需為原創,嚴禁抄襲或代筆。
- 組委會提供線上工作坊(11-12月舉辦),幫助參賽者理解賽事主題。
-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猛獁杯競賽組委會所有。